教务处【新】

规章制度

首页 > 规章制度 > 正文

关于印发《萍乡学院关于制订2014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者:  时间:2017-09-12 11:48:49  浏览:

                       
                         

(萍学院字[2014]15)
 

各系(部)、部门:

《萍乡学院关于制订2014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已经学校审定,现予印发,请各有关单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附件:《萍乡学院关于制订2014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2014529

 

 

附件:

萍乡学院关于制订2014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师编制的基本依据。为了制定科学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提出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二)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统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以“三个融合”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即在人才培养中坚持“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育思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的“三创”型人才。

(四)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通专并举、注重能力”的培养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基本原则

(一)准确定位,突出特色

各专业要紧密结合国家、社会及行业发展的需求,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彰显特色,追求卓越。

(二)夯实基础,通专兼顾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注重前沿和特色,按照“加强通识教育,夯实学科基础,优化专业核心课程,拓展专业选修课程,强化实践环节”的总体思路,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各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学科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宽口径的思想,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要力求精当,专业选修课程可以根据专业发展的方向,按系列相对集中地进行成组设置。

(三)更新内容,优化体系

加强课程整合,精选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大纲,科学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优化体系,实现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与综合拓展环节的有机结合。

(四)强化实践,注重创新

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推动实验、实习的独立设课,构建“基础、综合、创新”系列化、多层次、阶梯状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课程壁垒,梳理实验实习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增加综合实习数量,完善包括大学生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科技发明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和科研活动体系。

(五)深化改革,探索模式

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试验,推进考试方法改革,建立注重实效的考核机制,加大课程信息化建设力度。鼓励各专业以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为本,大胆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培养方案的结构

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执笔人、审核人;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学制与学位;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专业实验;培养方案安排(包括课程结构体系及学时学分分配表、培养方案进程总表、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与创新实践活动设置表、辅修课程表)

四、具体要求

(一)学制与修业年限、时间分配

1. 本科专业实行学年学分制,标准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2. 学校实行每学年春、秋两个学期制。为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各教学单位可根据本专业实际,从春季学期中安排学期末2周时间,结合暑假进行短学期教学,集中开展项目课程、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以及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每学年教学40周。每学期总周数为20周(第四学年第二期安排18周),其中教学周为16周,考试、机动4。新生第一学期入学教育、军事理论与训练3周,教学周为14周,考试、机动3周。

 (二)学时及学分

1. 四年制本科课程教学总学时,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人文社科类专业、艺体类专业不超过2400,理工类专业不超过2560。课程教学包括理论课教学、理论课所含实践教学以及计算机上机辅导操作教学等。集中实践教学为2535周。

2. 周学时安排,遵循“前紧后松”的原则。第一学年每周一般28学时,第二学年一般26学时,第三学年一般20学时,第四学年一般15学时。

3. 四年制本科专业总学分,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人文社科类专业控制在150170,艺体类专业控制在150170,理工类专业控制在160180

“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学分比例,人文社科类专业约为5.5 : 4.5,艺体类专业、理工类专业约为5 : 5

4.学分计算办法

学分设定的最小单元为0.5学分。

理论教学原则上全学期课程每周讲授1学时计1学分,不足一学期的课程约每16(第一学期为14)学时计1学分(允许小数点后只保留一位数,但必须是0.5的倍数)。

单独设置的实验课(包括上机)课程以每周学时的1/2计学分(允许小数点后只保留一位数,但必须是0.5的倍数)。

含有课内实践的课程,其学分为实践与理论的学分之和,其中实践部分的学分一般按每16学时(第一学期14学时)计0.5学分,不足16学时(第一学期14学时)部分,纳入理论部分计算;理论部分学分一般按每16学时(第一学期14学时)计1学分计算。

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入学教育、军事理论与训练、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等各类实习等)以每周计1学分;毕业实习应不少于6学分,每周1学分;毕业论文(设计)计810学分,每周1学分。

公共选修课,1.5/门(30学时/门);“思政课”按有关文件规定计算学分;体育课每学期计1学分。

 () 课程性质与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是指理论课、实践课。

各专业的课程区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四个部分。

1.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由学校统一安排,由公共基础课(Ⅰ类通识课)和公共选修课(Ⅱ类通识课)构成。公共基础课(Ⅰ类通识课)主要按照教育部的基本要求,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体育、入学教育、军事理论与训练、计算机基础等(见附件一)。公共选修课(Ⅱ类通识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主要是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促进素质教育。每个学生必须修满9个学分(6门课程)。学生选修与本专业相近课程,不计入通识教育学分。

2. 学科专业基础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基础教育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面向同一学科的各专业学生开设,其目标是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各专业设置的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原则上不少于6门,不低于16个学分,在前4个学期内完成。

3.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必修、选修两个课程模块。必修课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体现专业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必须涵盖教育部相关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意见指定的核心课程。选修课由限定性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限定性选修课即专业方向课程,要求成组(系列)开设,体现专业发展方向和预期的专业特色。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和招生数量,每个专业设置23个组的专业方向课程,且每个组的学分数一致,限定学生选修一个方向课程组,并按要求完成该组的全部专业方向课程,达到合格(新建专业、招生数量较少的专业可暂设一个组)。任意选修课程是为丰富或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而设置,应具有学术性、前沿性、拓展性等特点。

4. 集中实践教学课程

集中实践教学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它包括单独开设的实验(实训)课程、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课程以及创新实践活动。

①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以课程形式独立设置。各专业要明确实验教学(含上机)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学时,凡实验(实训)课时超过16学时应独立设课、单独考核。独立设置的集中性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事理论与训练、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科技创新实践、社会调查、就业指导、毕业教育等。工科专业原则上必须参加金工实习,非机类专业2周,机类专业4周。列入教学计划中各实践教学的累计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不低于总学分的20%,理工类专业不低于总学分的25%。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教育实践(含教育实习与教育见习)不少于一个学期。教师教育类专业教育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时间不少于12;其它各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时间不少于6周。毕业论文(设计)应安排在毕业实习之后进行,时间为810周。

②为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认证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修满6个学分的创新实践学分。各专业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设置具有本专业特点的创新实践学分项目,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努力与团队协作相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创新实践学分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参与科学研究和深入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获得,其考核与认定办法按《萍乡学院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与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四)教师教育类专业教育课程

教师教育类专业教育课程,包括教师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由教育理论课、教育技能课组成。教师教育必修课程由学校统一设置(见附件二)。为保证我校培养的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熟悉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鼓励相关教学单位为教师教育类专业开设教育类选修课,如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教学管理、班主任工作、中外教育史等,学生须选修其中4个学分。

(五)专业辅修

为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实行主辅修制,鼓励在主专业学习中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第二专业。辅修专业课程从相关专业必修课程中选取,其专业相应的核心课程学分不少于25学分。辅修专业的培养方案由开设系制定,教务处审核,分管教学副校长审批。

五、其他

(一)编制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律按规范的内容和统一的模板进行(见附件三,不能改变格式)。

(二)设置课程,要按照《萍乡学院课程编码规则(2014版)》统一编排课程编码(见附件四)。

 

附件公共基础课(Ⅰ类通识课)课程设置一览表(本科)

附件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设置一览表(本科)

附件三:培养方板(本科)

附件四课程编码编制规则(2014版)(本科、专科通用)

 

 

 


 

附件一:

公共基础课(Ⅰ类通识课)课程设置一览表(本科)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设专业

周学时

 

开课单位

考核方式

备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理论

公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2

36

6

1

全校各专业

3

思政部

考试

 

理论

公基

 

形势与政策

2

36

 

 

16

全校各专业

专题

思政部

考查

7学期录入

理论

公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30

2

2

全校各专业

2

思政部

考试

 

理论

公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45

3

3

全校各专业

3

思政部

考试

 

理论

公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96

64

32

4

全校各专业

4

思政部

考试

 

理论

公基

 

大学英语Ⅰ

4

56

56

 

1

外语系各专业除外

4

外语系

考试

 

理论

公基

 

大学英语Ⅱ

4

64

64

 

2

外语系各专业除外

4

外语系

考试

 

理论

公基

 

大学英语Ⅲ

4

64

64

 

3

外语系各专业除外

4

外语系

考试

 

理论

公基

 

大学英语Ⅳ

4

64

64

 

4

外语系各专业除外

4

外语系

考试

 

实践

公基

 

大学体育Ⅰ

1

28

 

28

1

体育系各专业除外

2

体育系

考查

 

实践

公基

 

大学体育Ⅱ

1

32

 

32

2

体育系各专业除外

2

体育系

考查

 

实践

公基

 

大学体育Ⅲ

1

32

 

32

3

体育系各专业除外

2

体育系

考查

 

实践

公基

 

大学体育Ⅳ

1

32

 

32

4

体育系各专业除外

2

体育系

考查

 

理论

公基

 

计算机基础

3

56

28

28

1

全校各专业

4

计算机系

考试

 

理论

公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16

16

 

2

全校各专业

1

学工处

考查

 

理论

公基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0.5

8

8

 

2

全校各专业

 

思政部

 

 

理论

公基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0.5

8

8

 

7

全校各专业

 

思政部

考查

 

实践

公基

 

入学教育

1

1

 

 

1

全校各专业

 

学工处

考查

 

实践

公基

 

军事理论与训练

2

2

 

 

1

全校各专业

 

思政部

考查

 

理论

公基

 

数据库技术(Access/VF

3

64

32

32

2

经济管理类专业任选一

4

计算机系

考试

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可不开

理论

公基

 

程序设计基础(C/VB/JAVA

3

64

32

32

2

理工类专业任选一

4

计算机系

考试

非理工类专业可不开

 

 

 

 

 

 

 

 

 

附件二:

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设置一览表(本科)

课程性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设专业

周学时

开课

单位

考核方式

备注

学时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理论

专基

 

教育心理学

3

48

40

8

4

教师教育专业

3

教科系

考试

 

理论

专基

 

教育学

3

48

36

12

5

教师教育专业

3

教科系

考试

 

理论

专基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1.5

32

26

6

5

教师教育专业

2

教科系

考试

 

理论

专基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

2

32

18

14

4

教师教育专业

2

教科系

考查

 

理论

专基

 

规范汉字书写

1.5

32

20

12

5

教师教育专业

2

教科系

考查

 

实践

专基

 

教学技能训练

0.5

16

0

16

6

教师教育专业

1

教科系

考查

 

 

 

 

 

 


 

附件三:

培养方案模板(本科)

 

ΧΧ专业培养方案(三号、黑体、居中)

专业代码:(五号、宋体、1.25倍行距)

执笔人:

审核人:

(以下题目:小四、黑体、1.25倍行距;正文:五号、宋体、1.25倍行距)

一、培养目标

我校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述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等方面的)知识(能力),能在(……等部门/领域、单位/岗位),从事(……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1.通用知识

2.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3.专业知识

(二)能力要求

1.学习能力

2.思维能力

3.实践能力

4.创新能力

(三)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2.身心素质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46

四、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XX学分

五、主干学科

六、核心课程

列出10-15门的课程名称和课程简介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八、主要专业实验

九、培养方案安排

1.课程结构体系及学时学分分配表(见附表1

2.培养方案进程总表(见附表2

3.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见附表3

4.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与创新实践活动设置表(见附表4

5.辅修课程表(见附表5

 

附表1

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类别

学分

占总学分的比例(%

学时

理论

实践

小计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

 

 

 

 

 

公共选修课

 

 

 

 

 

学科专业基础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课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核心课

 

 

 

 

 

专业选修课

 

 

 

 

 

集中实践教学课程

实验课程

 

 

 

 

 

实践教学

 

 

 

 

 

创新实践活动

6

 

 

192

192

合 计

 

 

 

 

 

实践教学学分所占比例

 

实践教学课时所占比例

 

:集中实践教学课程,课时与学分的折算32课时/周、32课时/学分的标准计算。

 

 

 

 


附表2

xx专业培养方案进程总表(样表)

 

周次

 

 

 

学年

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入学教育和军事理论与训练

理论教学

各类见习实习

课程设计

考试

毕业实习

毕业

论文或设计

毕业答辩

毕业教育

社会实践

机动

总计

备注



V

 

 

3

14

 

 

2

 

 

 

 

 

1

20

 

V

 

 

 

16

 

 

3

 

 

 

 

 

1

20

 

V

 

 

 

15

1

 

3

 

 

 

 

 

1

20

 

/

/

V

 

14

 

2

3

 

 

 

 

2

1

22

含暑期社会实践

/

V

 

 

 

15

 

1

3

 

 

 

 

 

1

20

 

/

/

/

/

V

 

12

 

4

3

 

 

 

 

2

1

22

含暑期社会实践

四学年

//

//

//

//

V

 

 

 

12

 

 

3

4

 

 

 

 

1

20

 

V

×

×

×

×

×

×

×

×

×

×

#

#

 

 

 

 

 

4

 

 

0.5

 

10

2

1

 

0.5

18

 

3

73

1

7

20.5

4

10

2

1

4

7.5

162

含暑期社会实践

注:1. 时间单位:周

2. 符号:  入学教育和军事理论与训练       理论教学                   机动 V                考试           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 //      

教学实习                        金工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      毕业答辩 #        毕业教育           社会实践  

 

附表3

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

 

 

 

 

 

 

 

 

 

课程性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教学时数

开课学期及周课时数

开设单位

考核

方式

总学

讲授

实践

1

2

3

4

5

6

7

8

14

16

16

16

16

16

16

16

理论

公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2

36

6

3

 

 

 

 

 

 

 

思政部

1

理论

公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30

2

 

2

 

 

 

 

 

 

思政部

1

理论

公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45

3

 

 

3

 

 

 

 

 

思政部

1

理论

公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96

64

32

 

 

 

4

 

 

 

 

思政部

1

理论

公基

 

形势与政策

2

36

 

 

16学期,分专题,以讲座、报告等形式进行

思政部

2

理论

公基

 

大学英语Ⅰ

4

56

56

 

4

 

 

 

 

 

 

 

外语系

1

理论

公基

 

大学英语Ⅱ

4

64

64

 

 

4

 

 

 

 

 

 

外语系

1

理论

公基

 

大学英语Ⅲ

4

64

64

 

 

 

4

 

 

 

 

 

外语系

1

理论

公基

 

大学英语Ⅳ

4

64

64

 

 

 

 

4

 

 

 

 

外语系

1

实践

公基

 

大学体育Ⅰ

1

28

 

28

2

 

 

 

 

 

 

 

体育系

2

实践

公基

 

大学体育Ⅱ

1

32

 

32

 

2

 

 

 

 

 

 

外语系

2

实践

公基

 

大学体育Ⅲ

1

32

 

32

 

 

2

 

 

 

 

 

外语系

2

实践

公基

 

大学体育Ⅳ

1

32

 

32

4

 

 

2

 

 

 

 

外语系

2

理论

公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16

16

 

 

1

 

 

 

 

 

 

学工处

2

实践

公基

 

入学教育

1

1

 

 

 

 

 

 

 

 

 

 

学工处

2

实践

公基

 

军事理论与训练

2

2

 

 

 

 

 

 

 

 

 

 

思政部

2

理论

公基

 

计算机基础

3

56

28

28

4

 

 

 

 

 

 

 

计算机系

1

理论

公基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0.5

8

8

 

 

0.5

 

 

 

 

 

 

思政部

2

理论

公基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0.5

8

8

 

 

 

 

 

 

 

0.5

 

思政部

2

 

 

 

 

 

 

 

 

 

 

 

 

 

 

 

 

 

 

公共基础课小计

 

 

 

 

 

 

 

 

 

 

 

 

 

 

理论

公选

公共选修课小计

9

180

 

 

27学期共选修6门课,每门课30学时,计1.5学分

 

2

通识教育课程合计

 

 

 

 

 

 

 

 

 

 

 

 

 

 

 

 

 

 

 

 

 

 

 

 

 

 

 

 

 

 

专基

 

 

 

 

 

 

 

 

 

 

 

 

 

 

 

 

 

专基

 

 

 

 

 

 

 

 

 

 

 

 

 

 

 

 

 

专基

 

 

 

 

 

 

 

 

 

 

 

 

 

 

 

 

 

专基

 

 

 

 

 

 

 

 

 

 

 

 

 

 

 

 

 

专基

 

 

 

 

 

 

 

 

 

 

 

 

 

 

 

 

 

专基

 

 

 

 

 

 

 

 

 

 

 

 

 

 

 

 

 

专基

 

 

 

 

 

 

 

 

 

 

 

 

 

 

 

 

 

专基

 

 

 

 

 

 

 

 

 

 

 

 

 

 

 

 

 

专基

 

 

 

 

 

 

 

 

 

 

 

 

 

 

 

 

 

专基

 

 

 

 

 

 

 

 

 

 

 

 

 

 

 

 

专业基础课小计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

 

 

 

 

 

 

 

 

 

 

 

 

 

 

 

 

专业课小计

 

 

 

 

 

 

 

 

 

 

 

 

 

 

 

 

 

 

 

 

 

 

 

 

 

 

 

 

 

 

业限选课

X

X

方向

 

 

 

 

 

 

 

 

 

 

 

 

 

 

 

 

 

 

 

 

 

 

 

 

 

 

 

 

 

 

 

 

 

 

 

 

 

 

 

 

 

 

 

 

 

 

 

 

 

 

 

 

 

 

 

 

 

 

 

 

 

 

 

 

 

 

 

 

 

 

 

 

 

 

 

 

 

 

 

 

 

 

 

 

 

小计

 

 

 

 

 

 

 

 

 

 

 

 

 

 

 

X

X

方向

 

 

 

 

 

 

 

 

 

 

 

 

 

 

 

 

 

 

 

 

 

 

 

 

 

 

 

 

 

 

 

 

 

 

 

 

 

 

 

 

 

 

 

 

 

 

 

 

 

 

 

 

 

 

 

 

 

 

 

 

 

 

 

 

 

 

 

 

 

 

 

 

 

 

 

 

 

 

 

 

 

 

 

 

 

小计

 

 

 

 

 

 

 

 

 

 

 

 

 

 

 

X

X

方向

 

 

 

 

 

 

 

 

 

 

 

 

 

 

 

 

 

 

 

 

 

 

 

 

 

 

 

 

 

 

 

 

 

 

 

 

 

 

 

 

 

 

 

 

 

 

 

 

 

 

 

 

 

 

 

 

 

 

 

 

 

 

 

 

 

 

 

 

 

 

 

 

 

 

 

 

 

 

 

 

 

 

 

 

 

小计

 

 

 

 

 

 

 

 

 

 

 

 

 

 

 

专任选

 

 

 

 

 

 

 

 

 

 

 

 

 

 

 

 

 

专任选

 

 

 

 

 

 

 

 

 

 

 

 

 

 

 

 

 

专任选

 

 

 

 

 

 

 

 

 

 

 

 

 

 

 

 

 

专任选

 

 

 

 

 

 

 

 

 

 

 

 

 

 

 

 

 

专任选

 

 

 

 

 

 

 

 

 

 

 

 

 

 

 

 

 

专任选

 

 

 

 

 

 

 

 

 

 

 

 

 

 

 

 

 

专任选

 

 

 

 

 

 

 

 

 

 

 

 

 

 

 

 

 

专任选

 

 

 

 

 

 

 

 

 

 

 

 

 

 

 

 

 

专任选

 

 

 

 

 

 

 

 

 

 

 

 

 

 

 

 

 

专任选

 

 

 

 

 

 

 

 

 

 

 

 

 

 

 

 

专业任选课小计

 

 

 

 

 

 

 

 

 

 

 

 

 

 

 

 

 

 

 

 

 

 

 

 

 

 

 

 

 

合计

 

 

 

 

 

 

 

 

 

 

 

 

 

 

注:

1. 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统一安排在周四下午及周四晚上进行;

2. 全校性学术讲座统一安排在周六或周日的上午进行,学生听满5次学术讲座可申请1学分。学生听学术讲座所获学分以11的比例,抵冲公共选修课程的相应学分要求;

3. 专业选修课,学生至少修习其中一个方向,完成  xx  学时的课程,取得  xx  学分;

4. 专业任选修课应选修最低x学分,x学时;

5. 课程性质指理论课程、实践课程;

6. 课程类别指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

7. 考核方式栏中,考试科目填1,考查科目填2























附表4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与创新实践活动设置表

类别

课程

编码

实践名称及内容

(课程名称)

学分

周数

开设

学期

考核

方式

实践

场所

开设

单位

备注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入学教育

1

1

1

考查

校内

学工处

 

 

军事理论与训练

2

2

1

考查

校内

思政部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小计

 

 

 

 

 

 

 

创新实践活动

 

创新实践

专业技能证书(岗位证书)

6

 

 

 

 

 

 

学科竞赛

 

 

 

 

 

 

发表论文

 

 

 

 

 

 

科技创新

 

 

 

 

 

 

文体活动(竞赛)

 

 

 

 

 

 

社会实践

 

 

 

 

 

 

小计

6

 

 

 

 

 

 

合计

 

 

 

 

 

 

 

注:

1. 入学教育的课程编码由学工处编制;

2. 军事理论与训练的课程编码由思政部编制;

3. 创新实践活动的课程编码由教务处编制。

 

 

 

 

 

             

附表5

xx专业辅修课程表

课程性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开课

单位

备注

 

 

 

 

 

 

 

 

 

 

 

 

 

 

 

 

 

 

 

 

 

 

 

 

 

 

 

 

 

 

 

 

 

 

 

 

 

 

 

 

 

 

 

 

 

 

 

 

 

 

 

 

 

 

 

 

 

 

 

 

 

 

 

 

 

 

 

 

 

 

 

 

 

 

 

 

 

 

 

 

 

 

 

 

 

 

 

 

 

 

 

 

 

 

 

 

 

 

 

 

 

 

 

 

 

 

 

 

 

 

 

 

 

 

 

 

 

 

 

 

 

 

 

 

 

 

 

 

 

 

小 计

 

 

 

 

 

 

 

 

 

 

 

 

 

 

 

 
 
 
 
 
 
 
 
 
 
 
 
 
 
 
 
 
 
 
 
 
 
 
 
 
 
 
 
 
 
 
 
 
 
 
 
 
 
 
 
 
 
 
 
 
 
 
 
 
 
 
 
 
 
 
 
 
 
 
 
 
 
 
 
 
 
 
 
 
 
 
 
 
 
 
 
 
 
 
 
 
 
 
 
 
 
 
 
 
 
 
 
 
 
 
 
 
 
 
 
 
 
 
 
 
 
 
 
 
 
 
 
 
 
 
 
 
 
 
 
 
 
 
 
 
 
 
 
 
 
 
 
 
 
 
 
附件四:

萍乡学院课程编码编制规则2014版)

为规范课程管理,适应我校专业层次提升和办学规模扩大的需要,决定自2014年开始采用新的课程编码规则,具体规定如下:

一、课程编码构成

课程编码由9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具体确定。其中,第一、二位是开课系(部)(承担授课任务的单位)代码,第三位是专业层次代码,第四位是课程性质代码,第五位是课程平台代码,第六位是课程模块代码,第七、八、九位是课程序号代码。

二、课程编码说明

(一)第一、二位数字代表课程的开课单位

单位名称

代码

 

单位名称

代码

经管系

01

 

化工系

09

中文系

02

 

机电系

10

思政部

03

 

计算机系

11

教科系

04

 

中专部

12

外语系

05

 

教务处

13

数学系

06

 

学工处

14

体育系

07

 

招就处

15

艺术系

08

 

 

 

(二)第三位数字代表课程教学对象的专业层次

课程教学对象的专业层次代码(第三位数字):四年制本科生课程为“1”,三年制专科生课程为“2”,五年制专科生课程为“3”,全校学生共同课程为“0”。

(三)第四位数字代表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代码(第四位数字):理论课程为“1”,实践课程为“2”。

(四)第五位数字代表课程平台

课程平台代码(第五位数字):通识教育课程为“1”,学科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为“2”,专业教育课程“3”。

(五)第六位数字代表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代码(第六位数字):公共选修课程为“0”,专业限选课程为“1”,专业任选课程为“2”,必修课程为“3”。

(六)第七~九位数字代表课程序号

课程序号(第七、八、九位数字)是指该门课程在开课单位所开出的所有课程(含面向全校学生的课程)中的序号。同名称但内容、学分、要求不同的课程应编写不同的序号。

  

                 

版权:萍乡学院      备案序号:赣ICP备120023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