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脉,识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石。为深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改革,提升教师对汉字学理论的实践运用能力,近日,萍钢小学特邀协同提质学校萍乡学院的高评研究与质量评估中心主任易志文教授,开展以“解码汉字‘六书’,共探识字新径”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全体语文教师怀揣对教学的热忱齐聚一堂,在专家引领中溯源汉字智慧,为语文课堂注入鲜活力量。

讲座中,易教授以清晰的逻辑、生动的案例,从三大维度为教师们搭建起汉字学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在“汉字‘六书’”板块,他系统阐释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核心内涵,用“日、月”的象形之妙、“本、末”的指事之巧,让抽象的构字原理变得直观可感,帮助教师们精准把握汉字形义关联的底层逻辑。

进入“汉字学与识字教学”环节,易教授聚焦理论落地,强调汉字学是识字教学的“源头活水”。他提出,教师可借助“六书”拆解字形——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引导学生猜读生字,通过一些汉字的演变轨迹讲述汉字故事,要彻底告别“机械抄写”的低效模式,让识字教学既有“理”又有“趣”。
在“指向核心素养的识字教学”部分,易教授进一步升级教学视野,指出识字教学需立足语言运用、思维能力、文化自信、审美创造四大素养。他建议教师将识字融入生活语境,为教师们打开了识字教学的新思路。
此次教研活动,让萍钢小学的语文教师们深化了对汉字学理论的理解,明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识字教学的实践路径。
来源:萍钢小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