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我校开展了第四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结项验收答辩会。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王强主持,三位专家评审,教务处工作人员参加,34位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答辩。

34位课程负责人主要围绕教学设计思路(包括课程切入点、融入的思政元素、实施方法、预期教学目标和效果等)、课程典型案例建设、创新及特色、教学效果评价和推广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每门课程结合PPT作了10分钟左右的汇报。评审专家向课程负责人提了1—3个问题并给出了相关修改建议。

(部分答辩教师掠影)
专家组长黄绍斌教授肯定了34位课程负责人对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思考以及为此付出过的时间和精力,此外也提出改进要求:第一,课程教学效果要主要体现学生获得感,将思政之“盐”融于课程之“汤”,润物细无声,融在课程之中,好比将食材本身的鲜味调出来,如可将课程中的作品、视频进行思政元素挖掘;第二,课程思政元素一定要体现在教学大纲、教案及课件中,以列表的形式进行梳理,写出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一览表(如包含章节内容、思政元素融入的知识点、思政价值、教学方法、效果、备注等);第三,要体现思政价值及课堂教学效果,有极强的推广价值,每位课程负责人必须建好线上示范课,作为公共教学资源,供全校师生学习、研讨。
此次答辩会落实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化了对课程思政建设标准及规范的认识,把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使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起全课程育人的格局。